Netflix平台《雙城故事》 葉天倫踏上國際舞台說台灣的故事
(信傳媒報導)看侯孝賢、楊德昌的電影長大,演舞台劇,一度當起電影界「逃兵」,他是怎麼變回一個導演的?
Netflix支持的首部台灣原創影集《雙城故事》今夏全球同步上線播映,這是導演葉天倫前後耗時兩年多的時間籌備,才得來的成果,不僅讓台灣戲劇能走到海外,更是讓台灣的故事可以被更多人看見。
不顧父母反對 進世新廣電寫人生「成績巔峰」
一身輕鬆裝扮的葉天倫帶著靦腆笑容走進辦公室,也許是因為導演與生俱來的說故事天份,當他一坐下來接受專訪時,無需過多的鋪陳,自然就能侃侃而談。回憶起重考大學那年,他笑稱自己數學考了零分,卻還是「撈到」第一志願世新大學廣電系,不過,這項決定卻沒得到父母的支持。
葉天倫的家中本身就是一家廣告公司,父親葉金勝是知名導演,同時也是資深廣告人,家庭背景可說是與影視產業頗為相近,照理說葉天倫選擇就讀影視相關科系,應該會受到肯定才對,但父母和葉天倫的意見卻相左。
即便如此,葉天倫也未因此放棄,「這就是我喜歡的啊」、「果然我覺得我的決定是對的,因為那是我這輩子成績最好的一段時間…。」這番話引起現場一陣笑聲,他說,從國小開始,他的成績總是在跟班上倒數的同學「競爭」,但就算成績始終處於末段班也無妨,因為他的興趣本來就不在這。
「天啊!怎麼有這種成績?平均有85分怎麼可能,這輩子沒看過這麼好的成績…」唸了世新廣電後,讓葉天倫的自信心大增,回想起那年他拿到大一上學期成績單,他用略為浮誇的口吻形容當下最真實的反應。
但沒想到沒有維持多久,葉天倫說,四年下來,他對電影的熱情完全消滅,因為真正學這一門行業後才發現,裡頭有許多細節要注意,「最可怕的其實是你要拍出來」。
對電影熱情全滅 葉天倫踏上逃兵路
葉天倫之所以這麼說,並不是因為拍不出來,而是拍出來的東西不滿意。他說,當坐在教室裡,看著作品被播出來的那一瞬間,心裡浮現的聲音是:「這什麼東西啊?」畢竟平常上課都是看國際級大師作品,容易去做比較,進而發現當中的落差實在太大。
「落差太大於是就再更努力,但下次拍還是一樣,就會一直覺得卡在那裡,這四年學習下來,那落差還是在,那個挫折是大概到大四要拍畢業作品,我就沒有做導演…」因為挫折選擇「暫時」逃避的葉天倫跑去當製片、美術。
也因此,畢業後的葉天倫成了一個「逃兵」,沒有隨著興趣直接坐上導演椅,反而是跑去考北藝大研究所,轉往舞台劇、劇場表演發展,一逃就逃了十年之久。在逃兵過程中,他什麼都學、什麼都做,彷彿練就十八般武藝,直到2010年,他才總算回來了。
葉天倫提到,過了十年以後,他發覺找到一個可以坐在導演椅上,不覺得尷尬或「我不配」的位子,於是他就坐上去了。他發現其實導演有很多不同的切入點,不是只有一切源頭發想、劇本、資金、拍攝都要自己來的「作者型導演」,也有商業類型導演,負責執行拍攝,「我好像可以做這樣的導演」。
逃了十年 葉天倫回來了
重新坐上導演椅的葉天倫陸續拍出多部作品,在這些成長過程中,蛻變關鍵在於《含笑食堂》。《含笑食堂》是描述一家三代女人的故事,為了不拍出普通的「婆媽劇」,他加入了兩個新元素,活化了整部戲。
葉天倫說,《含笑食堂》選在宜蘭頭城拍攝,就是要讓故事結合獨特的所在,透過戲劇把龜山島對宜蘭的重要性,宜蘭美食,宜蘭人對山的想念等,徹底扎根。另外,也把外婆的失智症、家屬的心路歷程寫實地編寫在劇情裡,這兩項新元素讓這部戲不再憑空想像,更得到觀眾好的迴響。
「殺青那天劇組很過分,完全瞞著我,拍那場戲的時候,我看著monitor,演員走進來時門打開,他們攙著我外婆走進來,什麼意思?為什麼外婆走進來…」頓時間,葉天倫覺得人生跟戲劇融合在一起了,對他而言,《含笑食堂》就是如此特別的一部作品。
《雙城故事》再寫人生新頁
如今葉天倫又翻開了新頁,「想說拍過《紫色大稻埕》這麼複雜的作品,應該已經練就金剛不壞之身了吧?沒想到還有更難的挑戰。」他說,拍攝《雙城故事》除了要搶時間,還經歷第一次在美國舊金山拍攝將近一個月之久,第一次把大稻埕的一棟樓整棟歷史建物當作主場景,第一次在棚內搭了一個很大的景等等。
加上為了要符合Netflix的播映標準,剪接、混音軟體、攝影器材以及如何錄製等都有標準,也因此開始用高規格標準自我要求。談到與Netflix的合作,葉天倫表示雖然兩年多前就開始與Netflix接觸,但仍花了近一年半的時間才把合約簽定,接著才開始拍攝。
激勵同業爭取Netflix來台設辦
葉天倫想激勵影視同業,努力爭取Netflix、HBO Asia等公司進到台灣設立辦公室,重點在於開發全球華語市場,一旦有個影視中心,產出與機會都會更多,且當那些國外公司認定台灣市場而投資,就會有年度拍攝預算,這對影視產業而言,是個很好的開端。
至於政府能如何協助影視業找出海口?葉天倫認為,政府可以比照當年台灣發展半導體時,把全球大科技公司的核心人物找來做媒合,並吸取經驗,如果文化部能夠透過利多政策吸引國外公司來投資,就有指標性作用。
接受193個國家觀眾挑戰
進到Netflix國際平台上播映,就代表作品將受到來自193個國家市場的挑戰。葉天倫認為,過去在台灣拍攝作品其實侷限很多,會限制想故事的開端,但相對的,拍攝《雙城故事》幾乎是完全開放。
葉天倫舉例,拍《雙城故事》的時候,演員陳怡蓉經常會問他:「導演你覺得我這句話講起來秘魯的觀眾會怎麼想?」因為以前只服務台灣觀眾,現在要融合國際觀點,面對全世界觀眾;而在國際平台上,題材越本土越好,在地化才有辦法全球化,全球觀眾就是想看異國風味,講自己的故事就對了。
然而拍攝一部作品所需的經費勢必很龐大,尤其對剛起步的創作者來說更是不小的負擔。葉天倫說,大學時期擔任製片時,就體悟到成本控管很重要,能省則省,不過學校作業和影視產業拍作品自然不相同,所需的資金當然也就更多。
葉天倫提到拍攝《雞排英雄》時期,拿到新聞局補助4百萬,但整體預算是4千萬,換句話說,只拿到1/10,剩下就得自己想辦法。從這時候開始,由於除了現金流的壓力,還得扛公司的營運,因此他學著跟銀行打交道。
站在巨人的肩膀上—與臺灣企銀的緊密合作
最早在2007年拍攝《一八九五》時,葉天倫開始與臺灣企銀建立良好互動的關係,起初只是週轉金合作,漸漸地,他發現商業體系沒有這麼難懂,在拍攝《雞排英雄》時,就開始進行專案借貸,約莫借了1、2千萬,「如果當時沒有與銀行往來互動,確實就拍不成了。」
葉天倫認為,要完成一個夢想是需要非常多人幫忙,包括像與臺灣企銀的緊密合作,才能讓夢想變成理想,其實商業跟藝術的合作一點都不可怕,商業的支持很重要,抗拒越久,得到的幫助就越少,「當你還是這麼小的時候,為什麼不去站在巨人的肩膀上?」
葉天倫 小檔案
職業 |導演、演員、主持人
生日 |1975年5月4日
星座 | 金牛座
代表作-
2016年,《西城童話》
2014年,《大稻埕》
2011年,《雞排英雄》
2017年,民視無線台《外鄉女 黑美人》
2016年,三立台灣台《紫色大稻埕》
2013年,三立台灣台《含笑食堂》